你知道嗎?在印度,沒有咖哩。
常常聽到咖哩就會聯想到印度,但你真的了解「咖哩」一詞是從哪來的嗎?
這就要追溯到15 世紀的印度,也就是蒙兀兒帝國的初期說起了!
那時全印度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叫做「咖哩」,在帝國的晚期(17世紀後期)才出現「咖哩」一詞。
自古以來的香料王國
印度人使用香料,採取的是靈活運用的方式,也就是家中常備各式香料!
烹調者在煮食時按需要現場調配,而這種沒有固定配方的複合香料粉泛稱
馬薩拉( Masala ),也是印度香料的統稱。
後來蒙兀兒帝國在印度衰落,歐洲的海權帝國開始崛起,新興的歐洲列強包括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都在覬覦印度這塊大餅。
後來英國在印度的版圖逐漸擴大,獲得了印度的統治權成為人類史上擁有過最大面積土地行政權的商業公司。
英屬東印度公司當然不會放過將印度土產運回英國本土高價出售的賺錢好機會,當然不會放過精采的印度香料!
印度菜單上沒有「咖哩」?!
那時連不太願意嘗試新口味的英國人,竟然也接受這些香料料理。
但林林總總的印度香料對英國人來說實在是太複雜了,也搞不清楚如何調配
商人們於是將香料粉混合加點辣味讓它更有外國風情,並將之命名為咖哩粉!!!
而用咖哩粉做成的食物就是咖哩(curry),源自於印度南部坦米爾語中的kari 。
1784年,倫敦的晨報(《每日電訊報》前身)上出現了一則印度咖哩粉廣告
這是英國本土第一次出現咖哩粉(Curry Powder)
這個名詞標榜用咖哩粉就能做出印度咖哩菜。
也是咖哩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連印度人都不知道有咖哩粉這種東西呢!
總而言之「咖哩」與「咖哩粉」是商人為了行銷需求,自創出來富有異國風情的單字。
而在印度「咖哩」一詞,指的就是「將各種香料混合烹煮」馬薩拉(Masala)的意思。
傳統的印度菜,是沒有咖哩這道菜的,若是在遊客聚集地的餐館店家你或許還能看見“咖哩”菜單
但如果你走進一家當地餐館,店家送來的菜單上是不會有那些熟悉的“咖哩”菜的
只有在點了一道名字陌生的主菜嚐了一口才會發現,原來這也是以前熟悉的某種咖哩!
傳播到世界各地
由於各國文化飲食差異造成香辛料的成份與比例的不同,所調製出來的咖哩也各自擁有獨特襲人的香氣與味道。
咖哩是一種極受歡迎的混合式香料,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可用來醒胃提神和增進食慾。
這裡就來考考大家啦!
回想一下你認識的咖哩它到底是哪一國的呢?
想好就來對答案吧!
你答對幾題呢?
小編自己偏愛的是日式咖哩!因為不喜歡吃太辣~
由於日本咖哩一般不太辣,一直是我心中的咖哩首選!!!
於是我決定來試試日本天野實業推出的田園咖哩野菜!
而且它共有兩種咖哩的口味喔~
分別是野菜雞肉和番茄豬肉
黃色是野菜雞肉口味!
看起來應該紅色比較辣吧?
就先來試試野菜雞肉口味吧~
一打開就有淡淡的咖哩味
接著我倒入約150ML的熱水
需要稍微攪拌才能完全化開!畢竟它是有點稠狀的咖哩
再淋上準備好的白飯上,這就要依個人的食量做斟酌了
是蠻常見的咖哩顏色!看起來挺美味的~
蠻意外有這麼多配料!一人份吃覺得也很剛好
不會說太少,也不會覺得是吃不完的份量~
可以看到玉米筍和茄子都超大塊的,還有一點的花椰菜和紅蘿蔔
咖哩個人覺得很濃郁很稠,不會有太水或太稀的感覺!
來說說味道吧!
一吃下去是酸跟辣的味道,辣的味道蠻強烈的,也有蔬菜的味道融合在咖哩裡~
還有吃到一點碎雞肉不是很多也不太明顯!(太小塊,完全找不到它的身影…)
但味道很喜歡,有滿滿的蔬菜和酸辣的咖哩滋味,怕辣的我甚至覺得這個辣很舒適是不會痛的辣
夠味又不會死鹹!
話說玉米筍好脆呀~
我們再來看看番茄豬肉的口味~
比上一個黃色深了一點,也有點帶紅的顏色
水量一樣是150ML,泡完已經可以看到大塊大塊的配料,也是不容小覷。
有很多的豆類配料與大塊的櫛瓜
倒下去的瞬間就能感受到咖哩濃稠的狀態
這賣相覺得比黃色的好看很多,可能是顏色的關係(?
頓時充滿了咖哩與豆香的香氣,不過倒是沒聞到太多的番茄味
吃起來沒有黃色的野菜雞肉來的辣,更多是淡淡的甜味
(因為有豆類和番茄的緣故吧!)
自己比較偏愛這款的味道,不僅僅是蠻少見的番茄咖哩口味
還有吃起來綿密的豆子、平常很少吃到的櫛瓜、和調味中還能吃到甘甜!
相較於黃色的野菜雞肉比較清淡一點,各有千秋!
小編來評分
|
|
【天野實業 AMANO】 蕃茄豬肉蔬菜咖哩 酸辣中帶點清甜,特別的咖哩滋味 不會很辣,適合吃不太辣的朋友。 推薦🌕🌕🌕🌕🌕 美味🌕🌕🌕🌕🌕 方便🌕🌕🌕🌕🌕 CP值🌕🌕🌕🌕🌗 |
|
【天野實業 AMANO】 野菜雞肉田園咖哩 酸辣滋味,在外常吃到的咖哩口味 喜歡偏辣的朋友很適合此款。 推薦🌕🌕🌕🌕🌗 美味🌕🌕🌕🌕🌗 方便🌕🌕🌕🌕🌕 CP值🌕🌕🌕🌕🌑 |
|
你一定要試試!隨時隨地都能吃到的【日式咖哩】。
關於天野實業乾燥技術的秘密!!
看這裡